我的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

首页 要闻 聚焦 视频 廉政 法制 社会 公安 检察 法院 司法 经济 文旅 三农 交通 环境 科技 企业 人物 美图

川剧要“活”,先让观众“来”

2025-08-22 18:06:10 要闻 20

  “台上水袖翻飞,台下空位连片”,这大概是当下不少川剧演出的真实写照。而今再好的川剧若没了观众,就像无根的花,难开得长久。培养观众,早已不是“可选项”,而是川剧要稳住根脉的“必答题”。

  有人说川剧缺关注,可前几年有的地方花几百万请名角、置行头、排新戏,最后却靠“摊派”让单位人员看戏,票要么被送人,要么只剩老人捧场。几场演完,钱花了,戏没“走”进人心,这般投入,意义何在?钱该花在刀刃上,可这“刀刃”不该只盯着一部戏的“排面”。

  若把这几百万匀些给民营剧团,或许是另番光景。民营剧团离街头巷尾近,懂老百姓爱听的腔、爱看的戏,给他们补点设备、搭个小台,他们能在社区广场、集市庙会演起来。烟火气一足,川剧离观众就近了;观众常看常听,亲切感也就攒下了。

  钱也该花在“破圈”上。进校园讲讲川剧的“绝活、基础”,让学生摸摸翎子走走台步、看段变脸;进社区办场“体验秀”,教几句唱腔、学个简单身段。先让年轻人“看明白”,原来川剧的“帮打唱”藏着这么多门道;再让他们“觉得有意思”,原来《夫妻观灯》、《三娘教子》、《杀狗惊妻》《滚灯》里的俏皮话,和现在的生活也能接上茬。观众从来不是“等”来的,是一点点“攒”出来的。应该像成都神仙树社区,主管部门专门招收川剧学员,聘请专业老师免费授课。

  更得说说“真心演”。川剧的魂,演员的“台上十年功”里。那些守着舞台的一线(民营火把)演员,唱得嗓子哑了还接着练,翻得跟头青了还接着演,他们是真把川剧当命根子。

  可要是像巴中恩阳万寿宫那样,演得“折子戏都不算”,甚至靠“放优盘”糊弄观众,既是丢了“戏窝子”的脸,更是寒了观众的心。“戏窝子”的底气,是“吹拉弹唱、生旦净末丑”样样拿得出手,是演员肯下苦功、观众肯掏真心,不是靠糊弄“玩”出来的。

  省文联有内行,不妨多听听基层剧团的声音:民营剧团缺啥就补啥,观众喜欢啥就演啥,别让“花大钱排戏”成了“自嗨”。川剧不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,得有人演、有人看、有人爱,才能“活”起来。

  说到底,观众的空位,得靠“实在的戏”“真心的演”“贴心的传”来填满。不然,再好的戏没人看,再深的根也难扎牢,这道理,该有人记在心里,更该有人落在实处。

展开余下全文
(20)
猜你喜欢
相关新闻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