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 张成林
近年来,海南铆足了劲,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。那么,营商环境进展如何、成效怎样?近日,我省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,对日前发布的《2022年度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评价报告》作了深入解读。
细读报告,直观的印象,就是评价报告有很多具体指标分析,包括企业开办、审批服务、数字政务等诸多方面,这与世界银行对营商环境的指标评价是一致的。越具体才能越深入。毕竟,海南打造的是一流营商环境,“一流”不是模糊、空泛的,需要一项项措施、一个个指标来支撑。用系列具体指标来呈现环境的变化,是比较务实的做法。
对各项指标、措施,我们不妨从以下维度来看。
好的环境,既要看亮点,也要看整体——
海南有很多亮眼举措,达到全国前沿水平,或优于全国普遍表现。例如,实行承诺即入制,开办企业承诺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;在全国率先设立“土地超市”;成立全国首个公平竞争委员会……领先的表现反映出一种决心、一种态度,海南以强烈的进取精神、标杆意识努力走在前列。
当然,环境的优化不仅需要“单项突破”,还要“整体推进”。世界银行推出的营商环境新指标,一个突出特色,就是覆盖企业从出生到成长直至死亡的全生命周期。就海南来说,从承诺即入制到“土地超市”,从“机器管招投标”到“交房即交证”……营商环境的优化,涉及企业准入、金融服务、市场竞争、争议解决等各方面,从中可看出海南以点带面推动整体优化的努力。
好的环境,既要看“面子”,也要看“里子”——
“面子”,侧重于宏观呈现,好看、亮眼。比如,2022年,海南推出三批共29个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,数据直观、夺目;再如,经过评估分析,海口、三亚位居市县排名前两位,崖州湾科技城在重点园区中排名第一等。这些宏观呈现可推动相关方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比学赶超。
环境好坏最终要落到“里子”上,即经营主体的微观感受。这也是海南努力的方向。如推出“一件事”改革,以集成服务缓解企业“多跑腿”的麻烦;推广“信用审批”“税收信用承诺制”,切实为企业减负……这些做法注重实际效果,反映出做实“里子”的价值取向。
好的环境,既要看成绩,也要看不足——
相比以往,海南在很多领域、很多方面,有了明显变化。但环境优化,永无止境,万不可“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”。及时问计于民、问需于企,深入查堵点、破难题,才是行稳致远之策。就此,海南也做出一系列努力:
比如,企业对政策了解不深不透,那就深入基层召开政策沙龙,面对面讲解;企业运营有痛点堵点,就举办“政企面对面”座谈会,现场沟通交流;企业有困惑疑惑,就量身推出服务专员包联服务,发布《你有问我必答》系列短视频……围着企业转,追着问题跑,营商环境必然不断优化。
好的环境,既要看过程,也要看结果——
不少部门在谈及营商环境时,多乐于谈规划、谈部署,说起来头头是道。事实上,工作好不好,要看客观效果。这次评价报告的一个特点,就是很多指标直接取自企业和群众的实际感受,结果显示,企业对海南营商环境的满意度提升了6.81个百分点。其实,还有一个更具说服力的数据:海南新增经营主体增速连续39个月全国第一。这样的满意度和增速,反映出人们的认可。
从以上维度、框架分析,我们可看到海南营商环境稳步向好的态势,可看到海南勇追一流的不懈努力。
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,省委书记冯飞指出,对标国际国内评价指标体系,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。实现这一目标,需要在把握好以上维度的同时,以更大力度、更实举措、更优服务朝着一流营商环境迈进。
比如,以更大力度推进政策落实,梳理“政策链”、形成“政策束”、打好“组合拳”,让企业知政策、懂政策、用政策,充分释放政策效应;以更实举措推进制度集成创新,对标最高水平开放形态,突出“上下协同、左右联动”,让各项举措相得益彰;以更优服务推动政府职能转变,紧紧围绕满意度促改革、优服务,营造稳定、公平、透明、可预期的良好营商环境。
营商环境优化,是一场比拼。保持坚定之志,凝聚奋进之力,对标一流,久久为功,必能以环境之“优”促发展之“进”。